期刊简介
本刊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杂志。此杂志由卫生部主管,卫生部北京医院,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会主办,已在国内外发刊,本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(北大图书馆)、中文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,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、万方数据库、重庆维普数据库等。本刊辟有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疾病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专题报道,各种围绕神经病学诊疗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论著、综述、病例报告、摘要、简报等栏目。兼顾了普及与提高。既报道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内容,也包括一般神经病方面内容。适合于广大医务人员阅读。
点击详情 >主管单位: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 北京医院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
出版部门: 《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》编辑部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6-2963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11-3552/R
邮发代号: 82-718
出版周期 双月刊
创刊时间 1994
出版地区 北京
出版地区 北京
订购价格 150.00
杂志荣誉 在首届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》执行评优秀活动中荣获优秀奖。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往期目录
-
1999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
- 杂志名称: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
- 主办单位:北京医院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
- 国际刊号:1006-2963
- 国内刊号:11-3552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- 期刊荣誉:在首届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》执行评优秀活动中荣获优秀奖。
- 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维普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CA 化学文摘(美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万方收录(中)
本刊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杂志。此杂志由卫生部主管,卫生部北京医院,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会主办,已在国内外发刊,本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(北大图书馆)、中文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,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、万方数据库、重庆维普数据库等。本刊辟有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疾病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专题报道,各种围绕神经病学诊疗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论著、综述、病例报告、摘要、简报等栏目。兼顾了普及与提高。既报道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内容,也包括一般神经病方面内容。适合于广大医务人员阅读。
(1)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、逻辑性、实用性,应文题紧扣,论点明确,内容翔实,重点突出,层次分明,图表规范,文字通顺、精练,标点准确。
(2) 文章篇幅不宜过长,论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一般不超过5000字(按所占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4页),论著摘要、简报、病例报告等短篇篇幅为500~1000字(按所占版面计算一般为0.5~1页)。
(3) 稿件要求用计算机打印,A4纸张,注意稿面整洁,区分好外文字母大小写、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注等。来稿要求一式两份。
(4) 稿件应先经所在单位审核,并附正式介绍信。
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
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发文量
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
-
吗啡依赖大鼠血液淋巴细胞CREB的磷酸化和胞浆内钙的反应性改变
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内信号传递的改变.方法大鼠经慢性吗啡处理后突然停药或注射纳洛酮催瘾,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,流式细胞术观察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(phospho-CREB)免疫阳性反应,测定Fura-2/AM负载的单个淋巴细胞内胞浆游离钙([Ca2+]i).结果慢性吗啡处理10d的大鼠和经纳洛酮催瘾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REB(Ser133)免疫阳性反应较对......
作者:王瑜;于颖群;李伟彦;姜波;徐建国 刊期: 2002- 01
-
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炎性肌病Lp(a)和hs-CRP水平的影响
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炎性肌病(IIM)患者糖皮质激素(简称“激素”)治疗前、后不同时期血清脂蛋白(a)[Lp(a)]、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水平变化,观察激素对IIM患者体内炎性状态的影响.方法选择确诊IIM患者25例(肌炎组),分别在泼尼松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、6、9、12个月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Lp(a)和hsCRP水平,同时检测血总胆固醇(CHO)、甘油三酯(T......
作者:曾祥俊;曾国勇;肖军兰 刊期: 2016- 06
-
亚低温治疗对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NF-α水平的影响
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,亚低温(mildhypothermia,MHT)特别是长程MHT(持续低温24h以上)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.此文通过观察MH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NF-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(neurologicaldeficencyscore,NDS)的影响,初步探讨MH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.......
作者:张其梅;李耀彩;秦觅;虞春宜;王定强 刊期: 2004- 05
-
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历史和现状
多发性硬化(multiplesclerosis,MS)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(centralnervoussystem,CNS)炎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,研究MS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探索该病病因学的佳途径和方法.......
作者:张旭;李佳 刊期: 2010- 01
-
SMAD6在Aβ诱导的神经毒性病变中的表达变化
目的探讨母抗Dpp小同源物6(smallmothersagainstdecapentaplegichomolog6,SMAD6)在β淀粉样蛋白(amyloidβ,Aβ)诱导的神经毒性病变中的表达变化.方法取孕15~17d的SD大鼠的胎鼠,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,经不同浓度(10、15、20μmol/L)Aβ25-35毒性片段处理后,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SMAD6mRNA表达水平.取2月龄SD雄性......
作者:张莹洁;安娜 刊期: 2017- 03
-
中国汉族人群中α-抗胰凝乳蛋白酶(ACT)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研究
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α-抗胰凝乳蛋白酶启动子区-51(ACT-51)G/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(Alzheimerdisease,AD)发病的相关性.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GeneAmp5700SDS软件检测544例AD患者和557例非痴呆对照者ACT-51G/T的基因多态性,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AD发病的相关性.结果ACT的G/G、G/T和T/T在AD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存......
作者:周涌涛;张振馨;张俊武;何小明;徐涛 刊期: 2005- 04
-
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6例分析
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(DMD)由Duchenne于1868年首先报道,为男性常见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病之一,发生率约为1/3500活男婴,多于婴幼儿期发病,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严重的一种亚型,致残致死率高.此文报道一家系6例DMD分析结果.......
作者:徐德民;胡亚卓;武涛;周美宁 刊期: 2009- 02
-
柴胡对肝郁证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
目的探索柴胡对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.方法利用中医证候模型,研究柴胡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.结果肝郁证模型组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(NE)与多巴胺(DA)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(P<0.05),肝郁证模型加逍遥散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肝郁证模型加柴胡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.结论肝郁证大鼠脑内NE与D......
作者:张虹;高萧枫 刊期: 2006- 03
-
我国西北地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
目的探讨我国西北地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(ocularmyastheniagravis,OMG)的临床特点.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-06-2012-06作者医院就诊的以眼外肌受累起病的392例OMG患者的临床资料.结果该组OMG患者男女比例为1.2∶1.OMG第一个发病高峰在0~15岁,发病人数占47.4%,男女发病均等;第二个发病高峰在50~60岁,男性占优势.首发症状以单纯上睑下垂多见(67.6%......
作者:党丹;吴芳;郭俊;李宏增;张慜;李川;汪杰;李柱一 刊期: 2014- 05
-
脑血管病急性期MMP-9、IL-6和IL-10水平变化的研究
目的: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‐9(MMP‐9)、白细胞介素‐6(IL‐6)和白细胞介素‐10(IL‐10)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以及脑梗死的关系。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,其中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16例,急性脑梗死40例。对照组为21例健康体检者。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CT血管造影(CTA)检查或颈部血管超声证实存在不稳定斑块,且发病机制考虑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。采用ELI......
作者:张丽丽;王会奇;脱厚珍;冯子敬;王佳伟;李继梅;张拥波;王得新 刊期: 2014- 06
动态资讯More >
- 1 姜黄素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
- 2 老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(123例临床分析)
- 3 甲状腺瘤伴重症肌无力一例
- 4 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IL-1β、TNF-α的表达
- 5 新生期痫性发作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
- 6 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
- 7 伴室间隔缺损的M iyoshi肌病的临床、影像和基因一例报道
- 8 青少年起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
- 9 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一例报道
- 10 脑梗死患者血清IL-6、TGF-β1变化及临床意义
- 11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(附22例报告)
- 12 周围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
- 13 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-2基因对大鼠脑梗死及BDNF影响的研究
- 14 电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-6的表达包
- 15 35例MELAS临床与病理研究
- 1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研究
- 17 Dickkopf-1在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
- 18 阿片受体功能研究进展(综述)
- 19 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一例报告
- 20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